葛萊:系統性變革理念下的“蘇超”融合傳播
2025年10月28日 22:3010月28日,2025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在北京舉行。大會的臺長論壇上,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黨委書記、臺長葛萊以《系統性變革理念下的“蘇超”融合傳播》為題進行主題演講。

以下為講話全文:
本次論壇圍繞“廣電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探索與實踐”發布了一批重點視聽項目,剛才幾位臺長分享了鮮活實踐,都很有啟發性。這里我想結合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(也就是“蘇超”)融合傳播這個具體案例,談一談對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思考。我們認為,“蘇超”傳播蘊含了平臺、內容、生態、技術、價值等多要素變革,正折射出廣電媒體的轉型之路。7月份,在總局高質量發展研討班上,我從大小屏融合的角度匯報過“蘇超”傳播,當時賽程剛剛過半,現在賽事即將收官,本周六將決出年度冠軍,我們的認識也更加深化。今天,我將從四個數字切入,分享一些體會。
第一個數字:“11”
“11”,這是足球場上每支球隊的首發人數。聚焦這11人的賽事直轉播是后續所有宣傳工作的基石。我們有兩步關鍵性突破:
一是構建“全景式”觀賽場景。根據賽事熱度動態調整轉播策略,從初期只覆蓋網絡端,到逐步覆蓋地面頻道、衛星頻道、海外傳播矩陣,并在常規賽最后兩輪,調用8個電視頻道同步直播6場比賽,不僅創造了本臺的歷史,也被外界譽為“現象級賽事直播案例”。
二是打造“沉浸式”觀賽體驗。現在,人們已不滿足于單純地觀看比賽,更渴望感受賽場的溫度。為此,從第4輪起,每場都配置14個以上的機位,捕捉更多的賽場高光時刻和球迷吶喊助威的精彩瞬間;借力總局打造“超高清發展年”契機,在江蘇衛視超高清頻道開始試播的時候,就應用了“4K+5G+AI”智能集群,推出超高清沉浸式看“蘇超”;統籌多個傳播界面,大屏端“一屏觀六場比賽”,小屏端彈幕實時上大屏,讓各地群眾感受到“家門口的世界杯”氛圍。

有網友稱贊“江蘇衛視開啟了足球直播新時代”,這份超出預期的認可,不是說用的頻道多、技術強,而是用戶感受到了那份“被懂”:懂大家想看到的比賽,懂大家想感受的賽場氛圍。截至目前,我們為近百家媒體提供了84場直播流,旗下授權平臺累計超10億人次觀看,江蘇衛視特別節目《江蘇超會玩》收視穩居前列,地面頻道收視最高增幅達550%。這組數據印證:讓情緒穿透屏幕,是賽事轉播的“流量密碼”,從本質上說,這是傳播渠道變革的“效能密碼”。
第二個數字:“12+”
不久前,江蘇臺推出了一部4K紀錄片《蘇超12+》。“第12人”是足球領域對球迷的稱呼,我們將鏡頭進一步延伸,不僅有球迷,還有替補隊員、隊醫、啦啦隊、小贊助商等,提煉出“12+”這一充滿溫度的文化符號,用來指代跟“蘇超”相關的每一個人。我們想突出的是,這場賽事的成功根植于無數普通人的熱愛、夢想和奉獻,從而彰顯“人民的蘇超”這一主題。我們超八成的“蘇超”報道都聚焦這些普通人、身邊人,我們要生動展現的是“體育強國”戰略背后的民生溫度,力求深刻揭示中國式現代化是每個人的現代化。



我們開門辦臺,融通內外部資源,致力做到“三個打通”:一是打通官方和民間輿論場,把“新聞現場”延伸到評論區,從中挖掘鮮活素材,去玩梗接梗造梗,創作爆款短視頻,點燃了草根的激情、大眾的狂歡;二是打通主流媒體和自媒體輿論場,邀請網絡大V參與節目、參演我臺出品的微短劇,邀請江蘇曾經援助抗疫的湖北黃石電視臺主持人,以“十四妹”身份看“蘇超”,邀請外籍網紅聊“蘇超”;三是打通省市縣三級媒體輿論場,攜手全省各地融媒體中心打造直播特別節目,實現多元協作、多媒共振。

截至目前,我們共推出40多個專題專欄、近8000條短視頻、1100多條熱搜,全網傳播量超63億,江蘇衛視每場14萬條彈幕,這些數據正是從“全民共情”到“全民共創”的成果,是我們在系統性變革中打破內容邊界、激活多元力量的具體印證。
第三個數字:“800”
800人,是江蘇臺“蘇超”轉播和宣傳團隊高峰時的規模。
先看團隊底色。在精簡精辦頻道頻率的實踐中,我們做優了江蘇體育休閑頻道,30多人的專業團隊常年參加中甲、中乙等高規格賽事的轉播工作,讓“蘇超”轉播一出手就有較高的水準。這啟示我們,要對媒體業務保持戰略定力,建強專業團隊,奠定“能打硬仗”的底氣。
再看協同突破。今年初成立荔枝新聞中心,整合全臺的新聞力量,是江蘇臺系統性變革的重要舉措。去年底上線的視頻平臺ai荔枝,和江蘇衛視雙平臺一體化發展,有力支撐了“蘇超”大小屏聯動。在此基礎上,成立“蘇超”項目組,臺領導直接調度,把新聞團隊的“敘事力”、體育團隊的“專業力”、衛視團隊的“創意力”三股力量擰在一起,圍繞用戶需求協同創新,形成“1+1+1>3”的成效,這種組織架構變革所釋放的效益,正是我們推進媒體系統性變革的重要期待。
第四個數字:“380億”

“蘇超”開賽以來,旅游、出行、餐飲、住宿、體育五個場景合計實現服務營收超過380億元。我們抓住契機,在活動策劃、廣告經營、周邊文創產品等方向積極拓展,與多個品牌達成合作,產業經營取得較好成效。比如,發起“澎湃十三城 快樂一城接一城”環省足球嘉年華,走遍江蘇13市,通過50余場活動覆蓋20萬人次;推出《游遍江蘇:跟著賽事去旅行》特色線路,把賽事流量轉化為文旅流量;幸福藍海影院開設“超大銀幕觀賽專場”,拓展線下觀賽場景。這一系列動作背后,是我們對主流媒體價值的再思考,通過廣泛協同各方資源,把屏幕上的流量變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量??倳洀娬{要“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”,我們在“蘇超”傳播實踐中真切感悟到總書記倡導的“人文經濟學”的重要意義和巨大活力。
各位嘉賓,在“蘇超”傳播中,我們對視聽媒體傳播力和影響力的認識更加深刻,大小屏協同賦能,這是視聽媒體的重要優勢,視聽的能量蘊藏著贏得用戶的巨大力量;我們對主流媒體角色的認識更加深刻,媒體不僅是信息的傳播者,更應是資源的連接者;我們對“內容為王”的理解更加深刻,真正的“為王”是和用戶共創,濃郁文化味和煙火氣的內容能夠直抵人心;我們對“文化的力量”認識更加深刻,文化不只是符號的傳遞,更能凝聚認同、帶動消費,實實在在賦能經濟社會發展。從“蘇超”出發,我們將聚焦本土IP的深度培育、深化文旅體商融合實踐、深化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,為廣電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!